<noframes id="dtjf5"><form id="dtjf5"><nobr id="dtjf5"></nobr></form>

<noframes id="dtjf5">

<form id="dtjf5"></form>

<sub id="dtjf5"><listing id="dtjf5"><menuitem id="dtjf5"></menuitem></listing></sub>
    <address id="dtjf5"><form id="dtjf5"><th id="dtjf5"></th></form></address><address id="dtjf5"><address id="dtjf5"></address></address>
    <noframes id="dtjf5">

    <noframes id="dtjf5"><span id="dtjf5"><th id="dtjf5"></th></span>

    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

    首頁 > 初中語文 > 中考試卷

    2023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

    [移動版] 佚名

    2023年河北省初中畢業生升學文化課考試 語文試卷

    注意事項:

    1.本試卷共8頁,總分120分,考試時間120分鐘。

    2.答題前,考生務必將姓名、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相應位置。

    華語網說明:網頁文檔無法完美展現doc試卷內容及格式,如果你需要二次校對過的doc試卷,請點此下載。

    第一部分。1~2題 14分)

    1.閱讀下面文字,回答后面的問題。(共8分)

    是瓊瑤仙境,靜穆的晶瑩和潔白。(yǒng héng)的陽光和風的刻刀,千萬年來漫不經心地切割著,雕鑿著,(huǎn màn)而從不懈怠。冰體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,變成自然力所能刻畫成的最漂亮的這番模樣:挺拔的,敦實的,奇形怪狀的,蜿蜒而立的。那些冰塔、冰柱、冰洞、冰廊、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,像長發披肩。小小的我便蜷臥在這巨人之發下。太陽偶一露面,這冰世界便熠熠爍爍,光彩奪目。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,環繞冰山的波狀皺褶,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,冰川的前進和后退,冰山的高低消長,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。

    (1)根據文段中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。(2分)

    ①(yǒng héng)___________    ②(huǎn màn)___________

    (2)給文段中加點的詞語注音。(2分)

    ①靜穆___________   ②雕鑿___________

    (3)文段中的“褶”字,使用《現代漢語詞典》(第7版)中的部首檢字法檢索,應先查______部,再查_______畫。(2分)

    (4)下面是《現代漢語詞典》(第7版)中“番”作量詞時的三個義項。文段中“這番模樣”的“番”意思是什么?(2分)

    番fān量①種;樣:別有一~天地。②用于心思、言語、過程等(數詞限于“一、幾”):一~好意|經過幾~風雨|這~話讓他開了竅。③回:次;遍:思考一~|幾~周折|三~五次|翻了一~(數量加了一倍)。

    2、閱讀下面文字,回答后面的問題。

   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縣柏坡嶺下,這一帶村莊_______(緊密/稠密),相距多在三四華里,且沿滹沱河分布。這里依山傍水,灘地肥美,稻麥兩熟。較發達的農業經濟,有利于_______(保障/保險)軍民的經濟供給,為D中yang駐地提供物質基礎。西柏坡正處于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,坐落在一片向陽的形狀如馬蹄的山坳里,三面環山,一面環水,比較隱蔽,此處西扼太行群山,東臨冀中平原,交通便利,易守難攻。西柏坡(甲)適宜危急時刻向深山轉移。(乙)便于順利時向城市進軍。西柏坡以其優越的自然條件,獨特的地理位置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貢獻。

    (1)從文段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,分別填入橫線處。(2分)

    (2)文段中甲乙兩處應填入的關聯詞語,恰當的一項是( )(2分)

    A. 只有 才   B. 既 就   C. 因為 所以   D. 既 又

    (3)文段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,有怎樣的表達效果?(2分)

    第二部分。3~18題56分)

    一、古詩文閱讀

    (一)古詩文默寫(6分)

    3.閱讀下面文字,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。(6分)

   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。我們從“參差荇菜,①__________”看到歡快的勞動場景,從“唧唧復唧唧,②__________”感受到勞動者的美好形象,從“③__________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”體會到勞動表現的幸福安寧。中華古詩文,佳作如林,我們還會發現許多與“勞動”相關的詩文,如陶淵明的“④__________,悠然見南山”,表現歸隱田園的恬淡;柳宗元的“⑤__________,下見小潭”,寄寓發現美景的欣喜;《岳陽樓記》中的“⑥__________,此樂何極”,抒發了勞動者的暢快之情。

    (二)古代詩歌閱讀(6分)

    4、某公園內池塘周圍遍植垂柳,樹干上懸掛著寫有詠柳詩句的標牌。閱讀下面標牌上的詩句,回答后面的問題。

    甲:楊柳青青著地垂,楊花漫漫攪天飛

    乙:渡頭楊柳青青,枝枝葉葉離情

    丙:一樹春風千萬枝,嫩于金色軟于絲

    。喝战枘埸S初著柳,雨催新綠稍歸田

    (1)解釋甲標牌上的詩句中“楊花”一詞的意思。(1分)

    (2)一切景語皆情語。乙標牌上的“渡頭楊柳青青”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?(2分)

    (3)丙和丁兩個標牌上的“嫩”字,寫出了景物怎樣的共同特點?(3分)

    (三)閱讀下面文言文,完成5-9題。(共13分)

    【甲】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,能以徑寸之木,為宮室、器皿、人物,以至鳥獸、木石,罔不因勢象形,各具情態。嘗貽余核舟一,蓋大蘇泛赤壁云。

    (節選自《核舟記》)

    【乙】古法,以牛革①為矢服②,臥則以為枕。取其中虛③,附④地枕之,數里內有人馬聲,則皆聞之。蓋虛能納⑤聲也。

    (選自《夢溪筆談》)

    【丙】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。持衣追及與之而還。至家視日四分之三。問:主人馬不休,日行幾何?答曰:七百八十里。

    (選自《九章算術》)

    【注釋】①革:去了毛的獸皮。②矢服:裝箭的盛具。③虛:空。④附:附著。⑤納:收進。

    5.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。(3分)

    (1)罔不因勢象形       因:     

    (2)則皆聞之           聞:     

    (3)至家視日四分之三   視:     

    6.下列對丙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,正確的一項是( )(2分)

    A. 今有客馬/日行三百里/客去忘持衣/日已三分之一/主人乃覺

    B. 今有客馬/日行三百里客去/忘持衣/日已三分/之一主人乃覺

    C. 今有客馬/日行三百里/客去忘持衣/日已三分/之一主人乃覺

    隨機推薦